◆ 平台成立背景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后,提出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2015年3月,“双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新引擎”。
2016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考察广东时强调,要扎实推进“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 北京跨创成果
北京市始终坚持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作为最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政策,坚持功能疏解和人口调控统筹推进,切实动真格推进调整疏解。北京市制定实施并修订完善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全市禁限行业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重达到55%,城六区达到79%。从严调控的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 2016 年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下降72.75%、26.42%、18.36%,未列入禁限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2.77%、26.76%、22.53%。这“三升三降”表明通过疏解功能做“减法”,北京正剥掉“白菜帮”,集中发展“白菜心”,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探索走出一条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新路。
北京坚持疏控并举,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重点瞄准四大类非首都功能,包括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 疏解存量,严控增量,推动北京这座伟大城市深刻转型。七年间,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2.32万件;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4-2020年全市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872家,疏解提升市场、物流中心786个 ,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